為貫徹落實省委十二屆十五次全會精神,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省生態環境廳廳長魯修祿率廳有關處室負責人及華南環科所有關專家,于12月27日到陽江市漠陽江源頭調研水環境保護工作。陽江市委書記馮玲、市長余金富會見調研組并進行工作交流。雙方表示,以漠陽江源頭區為試點區域,探索建立“加強源頭保護、打造水源文化”的水生態環境保護新機制,積極建設高水平保護水源促進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區,在“保好水”工作中展現新作為、干出新氣象。
全長199公里的漠陽江是陽江市的“母親河”,其源頭位于陽春市河榔鎮云簾村委會冷坑自然村石壁。當天下午,調研組來到冷坑村實地考察當地自然生態環境與水質現狀。
調研組指出,“十四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對水環境治理與保護提出了新要求,既要“治差水”也要“保好水”,統籌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治理。在“十三五”重點實施城鎮污水、垃圾處理及配套設施建設,水環境改善的基礎上,隨著綠色發展理念深入落實,“十四五”水環境保護工作思路和舉措也要積極轉變,在水環境治理的同時,更加注重水生態修復。加強上游特別是水源地生態保護,為流域提供更多生態補水,實現水環境持續改善。
調研組強調,要堅持流域思維和系統觀念統籌推進“保好水”工作,探索建立“加強源頭保護、打造水源文化”的水生態環境保護新機制。流域上游特別是水源地在新一輪實施鄉村全面振興戰略中,要切實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落實到具體行動之中,統籌推進經濟環境協調發展,積極打造水源生態文化和綠色發展示范區。在地方黨委、政府領導下,協調生態環境、自然資源、水利、農業、林業等部門,形成“保好水”工作合力,盡快出臺并實施系統性保護方案。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文化等手段,推動“保好水”工作取得實效。